(本文為2022/02/25仁波切對廣論研討班段落總結之開示)

(二)關於如何分享:應行與應遮
        你們現在已經學過了宗大師《菩提道次第》裡的皈依,所以應該會感覺到:原來還沒有接觸《菩提道次第》之前對皈依的理解和現在學過了之後對皈依的理解,是完全天差地別,有很大的不同。
       我覺得這樣的改變你們要在學佛的圈子裡多分享。我們漢地或者整個世界上,很多學佛的人或皈依過的人,對皈依自認為很瞭解,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瞭解,這樣的人太多了。我們自己也是,原來自認為我對皈依已經瞭解了:“皈依誰不懂?”,學了《道次第》之後,才明白“哦,原來皈依這麼深,又這麼有系統!”。
       有了這樣麼的認識以後,我們應該分享給其他的如母有情。我們常常說其他眾生當我們的母親當過無量無邊次,這不只是說說而已,真的就是這個樣子。現在接觸到一點佛法,對皈依也有一點認同的人,我們應該對他們多多少少分享一下,再多跟他們說一點,你們就能幫助到他們。比如對你們的家人、朋友要多多分享。
       但是這個分享不是“我炫耀我學到東西”的意思。而是因為對我自己有很大的幫助,摸摸自己的良心,如果我旁邊的人沒有這樣的理解、這種收穫的話,那就太可惜了。用這種態度或這種心來多多分享,這樣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幫助。來世別人也會給我們引導、分享。不可自認為“我已經皈依了、我懂了”,但實際上連皈依的五分之一、十分之一都不懂,卻自以為是皈依了。
       我感覺到你們身上已經有學到皈依之後,感受到“宗大師的開示是這麼完美”的感覺,那麼如此珍貴的東西你們不可以不分享出去,否則就有點自私了,不應該這樣。所以要儘量多分享。這是一個方面。


(三)皈依開示
1.皈依的涵義:相信與依靠

       皈依這一塊涵蓋很廣。比如說,所謂“皈依”的意思是內心裡面的一種相信,或者說修學菩提心的法的時候,最終的目的是心中要生起菩提心,這要不要依靠三寶?我們的目的先不說成佛,先說“我要變成菩薩”,目標是“我的心續中要生起菩提心”,為了這個我需不需要依靠三寶?那我們就會說:要。


2.皈依法
       那你怎麼樣依靠三寶?你就要懂。比如,我們內心中要生起菩提心,必須要對菩提心方面好好聞、思、修,這是基本的是不是?這相當於依靠法寶。像《入菩薩行論》的第八品、第六品,你做到聽、學、思考、修的這個方法的話,就可以說有依法了。如果我們的目的是成為菩薩或心續中生起菩提心的話,就必須依靠法寶。
       必須依靠法寶的意思不要理解為:我天天念皈依法、皈依法、皈依法,這就是依法寶,不是這個意思。我的目的是心續中生起菩提心,或者我要變成菩薩,實現這個目的需要什麼呢?哪位祖師大德有講修行菩提心方面的開示?世上最殊勝的就是寂天菩薩的開示,像這樣的法我們多聽、多思維、多認真修,你也這樣做了,你才叫依法寶。否則嘴巴裡天天念“皈依法、皈依法……”,但實際上你並沒有皈依法。所以要瞭解,為了達到生起菩提心或成為菩薩的目的,需要對開示菩提心的經論多讀、多思維、多修,這個能做到,雖然你嘴巴裡面沒有念“皈依法”,其實你已經真正地依法了。所以皈依法的意思應該這麼來理解。


3.皈依佛
       然後,皈依佛跟皈依僧是什麼意思呢?首先,皈依佛,剛剛我們說的聞——多聽、讀經典,這就等於是皈依佛了。聽聞了之後,真正地思、修的時候,這就是皈依法了。你看的那個階段就是皈依佛,因為皈依裡面有講三寶各個的功德差別。
       佛法僧三個各有各的作用,佛是導師,意思是佛是給我們開示的。什麼意思呢?你不讀佛經,你就像把耳朵關閉起來一樣,等於佛對我們並沒有開示——佛自己有開示沒有用,佛對我們開示才叫佛在開示著。如果我們沒有打開佛開示的東西,等於佛對我們沒有開示,所以佛就不是我們的導師。所以皈依佛的意思是要多讀或聽聞佛的開示或者祖師大德的開示。你多讀或多聽這些,就等於你皈依佛了。所以,多讀、多聽才是皈依佛;多思、多修,這就是皈依法。所以,像剛剛我們舉例的菩提心,對講菩提心方面的經論你多讀、多聽,這就是皈依佛;對這個內容多思、多修,這就是皈依法。


4.皈依僧
       不論聞的階段、思的階段也好,與周圍的同學一起互相協助,一個拉一個,好像爬山一樣,一個提升了,他又幫我們提升;然後我們又幫別人提升,好像爬山一個牽著一個的手上去。我們有這樣的同學之間的互動,這就是皈依僧。
       如果沒有這種互動,將你自己完全孤立起來,自己單獨聽法等等,就完全無法成長。所以看看為什麼需要像三大寺這麼大的寺廟?沒有這樣你一個人學習,根本學不上去,根本學不到東西。聞是這樣,思也會受到影響。如果你的聞慧很弱,思慧也會弱,修慧更是生不起來。所以,現在你們像這樣一起討論、問答,等於我們互相幫忙,在學習方面幫忙、在累積資糧方面幫忙,還沒有成佛之前我們都是一個圈子裡互相依賴的,在這樣的圈子裡我們互相幫忙,做了這個,也就是皈依僧了。如果沒有這樣做,也就沒有皈依僧了。
       所以像剛說的,在學習講菩提心方面的經論時,自己一個人天天在家裡讀得很厲害,比較跟你和同學互相討論來讀,完全是天地的差別。互相討論能由很多角度來分享,你的理解也越來越深、越來越精准。因為別人會點出來你的毛病,你也可以點出來別人的毛病。然後由點到的毛病又會看到另外一層的東西,因此越來越深、越來越精准,才會學到東西。所以,皈依僧就是這個意思。
※好文品不斷,未完待續,請持續追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