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寶性論》即《究竟一乘寶性論》,梵文名為《寶性分別--大乘無上續論》,係大乘佛教「如來藏」學派所
尊奉的重要典籍。如《寶性論》中譬喻:「萎蓮內化佛,岩樹內淳蜜,皮糠含良穀,穢中藏真金,貧家中真寶,
地下植幼芽,破布裹聖像,賤女懷貴子,地中蘊寶像」,完全引自《如來藏經》中九喻,足見本論確為揭櫫
如來藏內容教義。
    佛滅約七百年後,如來藏或佛性教義在印度開始弘揚,成為唯識及中觀思想後再開展的圓融教;而後無論是
漢、藏傳乃至密教教義,歷來皆受到極大重視。
    依藏傳格魯派所述:「寶性論」為補處菩薩聖彌勒所造之五論之一,餘論多闡述瑜伽行派之見行,唯僅
本論被視為闡述中觀甚深見之典籍。本論以七主題架構統合全文,即:「佛法僧界覺,功德佛事業,略設全
論體,此七金剛處」,即依此後再循循細辨如來藏思想內容要義

授課:拉朗巴  洛桑‧卻佩格西
日期:2022年5月2日起,每周一下午14:00-16:00

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時間請參閱<每月課程與異動>

       《阿毘達磨俱舍論》梵名曰Abhidharma-kośa-śāstra,漢譯全名爲「對法藏論」。本論著者為「二聖六莊嚴」讚頌中,被讚譽為”智者第二娑婆善稱揚”--有著第二佛稱號的印度那爛陀寺大學者世親阿闍梨。

       於4~5世紀的印度,由於世親菩薩聰慧辯才無礙,不僅在那爛陀寺教導弟子無數,更與外道學者的辯駁中,令轉入佛門興盛教法。

       雖「對法藏論」主要闡述印度四宗派中,聲聞一切有部及經部的見行,然於大小乘共通所知有法的論述中,於所斷的雜染法和對治的清淨法,有極其清晰的講述,亦是學子此後進入大乘中觀波羅密多很重要的學習關要。

主講:洛桑‧卻佩格西
翻譯:札西老師
時間:2022年4月7日起,每周四9:30-11:30
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時間請瀏覽<每月課程與異動>

 

       龍樹菩薩(150-約250)的《中觀根本慧論》(簡稱《中論》)是大乘思想的根本論著,也可說中觀哲學是由此論而展開的,是系統性的將龐大的般若經之理論與實踐整理解說之大作。性空緣起的見解是實踐大乘佛教的最最重點,有如大動脈。
       宗大師(1357-1419)一生寫過很多的論著。1407-08年宗大師於色拉卻頂寺應大學者及弟子們的勸請下,寫下《中觀根本慧論》之註釋《正理海》。
       宗大師於《正理海》中對於《中論》的偈頌一一做了仔細的註釋,其特色為:一、以詳細的科判整理出《中論》全27章的架構及各章所論述的議題,可整體了解整個《中論》根本頌;二、文中數數引用佛護、月稱及清辨論師之註釋;三、除偈頌之註釋外,更揭示了宗大師所承許之中觀應成派觀點。
尤以第三點是宗大師之獨創之思想精華,讓此後的學僧能對龍樹思想有更深入的理解。
       本課程仁波切將以宗大師的中論釋《正理海》為主,講授《中觀根本慧論》之精華,擷取精要讓學習者得以一窺中觀見之心髓。
 
時間:2021年1月12日(二)起,每周二晚上7:30-9:00
地點:四諦講修佛學會
 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時間請參閱<每月課程與異動>
 

世尊悲憫眾生,演說八萬四千法門,皆為引導眾生通達真實,斷除輪迴根本。然欲通達諸法真實,首須辨明經中之了不了義,若不隨行了義契經,僅依不了義經,則無法通達諸法實相,若不證究竟空性實相,則生死根本難斷。故辨明了義不了義至為切要。

 《辨了不了義善說藏論》是宗喀巴大師抉擇空性正見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論,論中詳細判別「何謂了義與不了義?」並引《解深密經》、《無盡慧經》等諸多經論,精闢辨析「唯識宗、中觀自續派和中觀應成派三派之見解」,最後抉擇出最究竟的了義知見。故此論實乃吾輩修學空性義理之最佳引導。

主講:雪歌仁波切
時間:2017年09月07日起,每周五早上9:30-11:30  (課後有學員研討11:30-13:00)
地點:四諦講修佛學會
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時間請參照<每月課程與異動>

《入中論》乃月稱菩薩為了使後人方便趨入《中觀根本慧論》義理所造,是中觀應成派空性主張的代表作,也是藏傳五部大論之一。 
 

主講:洛桑卻佩格西
翻譯:札西老師
時間:2019年2月14日起,每
周四早上9:30-11:30
地點:四諦講修佛學會

本課程已於2022年3月31日圓滿。相關音檔請至道次世界

 

本論為獅子賢論師為《現觀莊嚴論》所作之釋論。

主講:洛桑卻佩格西
時間:2022年12月4日起,每周日早上9:30-11:30
 
本課程進行中,詳細上課日期請參照「當月課程與異動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