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3年3月31日是四諦講修佛學會的12歲生日。民國91年3月31日仁波切初來台灣不久,成立了他在台第一個佛學中心,也是他這一生第一個佛學中心。十二年來,仁波切根據他畫的學佛地圖,帶著學生一步一步地走在成佛道上。道路崎嶇時,他給予指引;走得艱困時,他給予鼓勵;任何人有困難,都可以直接找他。如果佛教界有“教育部”的機構,一定會頒給他“教學不倦,誨人不厭”的獎章。

在四諦12歲生日即將來臨前,忍不住問仁波切,當初為什麽把第一個佛學會取“四諦”這個名字。以下是仁波切的解釋:

我為什麼取名佛學會為”四諦”

我剛到台灣的時候,心裡比較重視的是:學習佛法應該不要那麼迷信,一定要以法理建立信心。特別是,佛法本身就是量語,世尊所有的開示都是有道理的。所以我們弘揚佛法的時候,應該要重視這一方面。
世尊自己當初弘法的時候,第一個開示的法,就是四聖諦。最先開示四聖諦,有一個原因是,眾生本身很重視自己的離苦得樂,佛法本身完全是為離苦得樂而開示的,除此以外沒有別的東西。四聖諦的「諦」,是究竟、正確的離苦得樂的意思。所以世尊這樣子開示,也是非常如理的,也可以說,是最有力量的、眾生最需要的。因為這個緣故,世尊當初是這麼開示,後代的祖師法稱論師等等,也是這麼開示。

印度祖師法稱論師在他的《釋量論》裡面也講到,先讓衆生由四聖諦的開示,慢慢相信這個道理;對四聖諦生起信心,然後,這個道理是誰講的?世尊講的!那就慢慢對世尊生起信心。當時法稱論師就是以四聖諦這道理,把對世尊沒有信心的人,甚至把外道也變成佛教徒。因為,如果對四聖諦這種道理,一直深入地思考,一直分析、觀察的話,好像愈分析愈觀察,會愈覺得有道理。四聖諦都是完全符合道理的,所以,透過這樣子,他就容易生起信心,這個信心生起了之後,自然就會生起對世尊的信心了。我覺得像法稱論師這種弘揚佛法的做法,應該是最適合我們現在二十一世紀。所以那個時候我就這麼想;一樣,我現在還是這麼想。

世尊當時也好,法稱論師那個時代也好,都有其他宗教同時存在,他們是在跟其他宗教常常接觸的環境當中,把佛法這樣弘揚起來的。我們現在的環境也是,整個地球、整個世界,好像變得愈來愈近了,網路一打開,好像全世界都在這裡的樣子。在這樣的情況當中,我們佛教跟其他的宗教沒什麼距離啊,好像大家都在一起。所以這個時候,我們也應該以完全符合真相的道理,以非常有邏輯性的弘揚方式,才能夠真正地弘揚佛法。所以,我就想到,這樣開示的話,來參加的人慢慢地自然就知道自己要怎麼樣學習、知道怎麼樣對別人解釋佛法。有一個人、兩個人…,慢慢知道怎麼樣學習、怎麼樣弘揚的話,從一個人、兩個人開始,就會慢慢地影響到一些人。我就是這麼想的。